位置 :主页 >>考试资讯

知识点总结——禽病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9/05/05 10:07:05     来源: 分    享:


一、人兽共患传染病(禽)

常考点:高致病性禽流感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流行特点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行范围大。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晚秋及冬春寒冷季节多见。

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形式。

床症状

急性型:最常见。

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

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停止

头面部水肿,无毛皮肤和鸡冠、肉髯等出血、发绀,流泪

呼吸困难,头颈部出现上下点动或扭曲颤抖等神经症状

排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

病理变化              

皮下、浆膜下、黏膜、肌肉和各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尤其腺胃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和溃疡;

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出血,管腔内有大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

肠道尤其是小肠,从浆膜层即可看到肠壁有大量黄豆至蚕豆大出血斑或坏死灶(枣核样坏死);

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

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物;

腿部可见充血、出血脚部鳞片淤血、出血、紫黑色。

【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取病鸡泄殖腔或口腔拭子,除菌后将无菌悬液0.10.2ml接种在911日龄鸡胚的尿囊腔或羊膜腔内,在35中培养24d,取尿囊液作鸡红细胞的凝集试验,并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和亚型,进行确诊。

血清学诊断

较常用的是取病鸡的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此外,有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方法。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

主要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动物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鸡是沙门氏菌最大的储存储主,雏鸡中流行最为广泛,多发生于孵出不久的雏鸡。

通过消化道、眼结膜及交配感染,还可通过带菌卵(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重点考查

精神萎顿,两翼下垂,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食欲减少,而后停食。腹泻,排白色稀糊样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

剖检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充血,有时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呈奶油状或干酪样黏稠物。

防治措施

1、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地从外地引进种蛋。在健康鸡群,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全血/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全面检疫;

2、雏鸡出壳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15分钟。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12d。在鸡白痢易感日龄期间,在雏鸡粉料中按0.5%加入磺胺类药,有利于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禽结核病

由禽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特征:多种组织和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结节。

【流行病学】

主要危害鸡和火鸡,成年鸡多发,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菌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

【症状及病理变化】

1、症状临床表现贫血、消瘦、鸡冠萎缩、跛行及产蛋减少或停止

2、病理变化:多发生在肠道、肝、脾、骨和关节。肠道发生溃疡,可在任何肠段见到。肝、脾肿大,切面具有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干酪样病灶,关节肿大,内含干酪样物质。

【诊断】

细菌学诊断本法对开放性结核病有诊断意义。采病禽病灶、痰、粪尿、乳及其他分泌物,做细菌抹片、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常用,最有诊断意义的方法。主要包括提纯结核菌素(PED)和老结核菌素(OT)诊断方法。

【防控】

一般不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加强检疫、隔离,淘汰、防止疾病传入,净化污染群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禽结核分支杆菌可感染人引起发病,因此与禽密切接触的人群应注意防护。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眼炎、关节炎、脐炎、肉芽肿以及肺炎等,以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最常见。

流行病学

在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而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

感染途径:经蛋传染、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和经口传染。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

精神不振,采食减少,衰弱和死亡。腹部膨满,排出黄绿色的稀便。

特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心包炎表现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气囊炎表现气囊混浊肥厚,有干酪样渗出物;肝表面呈白色混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有时可见白色坏死斑。

卵黄性腹膜炎

多见于产蛋中后期,输卵管感染炎症,导致输卵管伞部粘连,排卵时卵泡掉入腹腔造成。病鸡腹部膨胀、重坠,剖检可见腹腔积有大量卵黄,肠道或脏器间相互粘连。

卵黄囊炎和脐炎

指幼鸡的卵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幼锥。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等变化。



二、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禽)

常考知识点: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行病学

感染多种禽类,多见于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

无季节性,但气候突变时易发生。

禽:又名禽霍乱,急性病例表现败血症和剧烈下痢。

1.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产蛋高的鸡和营养状况好的鸡多发。无症状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数小时。

2.急性型者,最为常见,病死率很高。

①体温升高4344

②腹泻,黄色稀粪;

③呼吸困难,口分泌物增加,渴欲增加;

④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⑤产蛋鸡停止产蛋。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

2.急性:

①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

②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出血;

③肺充血、出血;

④肝脏肿大、质脆,呈棕红色或棕黄色或紫红色,表面广泛分布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边缘整齐、大小一致的坏死点;

⑤肠道(十二指肠)出血,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3.慢性:主要见于关节肿大变形,肉髯肿大,卵巢出血,鸭、鹅的病变与鸡基本相似。①关节面粗糙,有肉芽组织增生;

②肝脏脂变和局部坏死;③心包炎。

【诊断】

1、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诊。

2、细菌学诊断:

1)涂片染色镜检:肝、脾、心血涂片,瑞氏或姬姆萨染色镜检,两极染色卵圆形杆菌。

2)细菌培养

用病料接种血液(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培养基,37  24h,圆形湿润光滑菌落。

【防制】

1.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2.预防接种:禽霍乱抗血清;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和禽弱毒苗。 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种血清型,各型无交叉保护,所以选疫苗要针对当地常见血清型。

3.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禽隔离,严密消毒,发病禽群还应实行封锁。 每日0.5%过氧乙酸带鸡消毒。

4.治疗: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为减少应激,增强抵抗力,可在饮水中加入0.1%维生素C


三、兽医传染病学(禽)

禽的传染病

必考知识点

新城疫、马立克氏病

常考知识点

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产蛋下降综合征鸭瘟鸭浆膜炎

第一节 新城疫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以鸡最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雏鸡和中鸡较多。

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潜伏期、康复期都带毒)的粪便及口腔粘液。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传染易感鸡。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无特征症状,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344,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叫声。

嗉囊积液,倒提鸡时常有大量酸臭的液体从口腔流出。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稀粪,有时带血。

后期有些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可见翅下垂,扭头歪颈,仰头呈观星状。多见于流行中期。

亚急性或慢性型:耐过急性型的病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有好转,但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

多见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

理变化

1.腺胃乳头出血,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2.嗉囊充满酸臭的液体。

3.整个肠道黏膜出血。

4.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坏死、溃疡。

5.气管出血,肺出血。

6.脑膜充血或出血。

7.心冠脂肪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8.产蛋鸡卵巢充血、出血。

验室诊断

诊断方法为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分离和鉴定:样品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24h,收集尿囊液做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病毒鉴定。

血清学诊断: HA HI、病毒中和试验、ELISA、免疫组化、荧光抗体等。

防控

系、系、系苗(Lasota株)都属于弱毒力的活苗,大小鸡均可应用,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气雾对幼龄鸡(2月龄以内)易造成呼吸道病。免疫期短,产生免疫力快。

第二节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由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典型。

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

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咳嗽,有喘鸣音,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黏液。

理变化

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黏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有时有结膜炎。

病毒感染后12h,在气管、喉头黏膜上皮细胞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临床症状出现48h内包涵体最多。

第三节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啰音。产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雏鸡主要表现流涕;肾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和尿酸盐沉积。

行病学

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

传染源:为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呼吸型: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肾型: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严重的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腺胃型:腺胃显著肿大、胃壁增厚、胃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坏死,法氏囊、脾脏萎缩。


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

取气管渗出物或肺组织,经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鸡胚或气管组织培养物中,引起蜷曲胚、僵化胚、侏儒胚等发育受阻现象。

感染鸡胚尿囊液不凝集红细胞,经1%胰酶或磷脂酶C处理后,具有血凝性,可进行HAHI

别诊断

新城疫:发病严重,在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新城疫产蛋量下降大于传支。

传染性喉气管炎: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则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严重;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雏,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幼雏和成年鸡都能发生。

传染性鼻炎:常见面部肿胀,这在本病是很少见到的。

痛风: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通过对饲料中蛋白的分析、钙磷分析即可确定。

第四节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行病学】  

2个血清型,Ⅰ型(鸡源性毒株)和Ⅱ型(火鸡源性毒株)。

易感动物: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

传染源: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传播。

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死鸡表现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充血、水肿、变大、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法氏囊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严重出血呈紫黑色。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排白色水样稀粪,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

1、病毒分离与鉴定

取法氏囊和脾磨碎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12日龄SPF鸡胚,3-5d后鸡胚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部充血和小点出血,肝有斑驳状坏死。

2、琼脂扩散试验

疫苗

弱毒苗

中等毒力苗:对血清Ⅰ型的强毒的保护率高。

第五节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性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征。

床症状

神经型:一肢或多肢的麻痹或瘫痪是MD的特征性症状。

内脏型:多为急性暴发MD的鸡群。开始表现为大多数鸡严重萎顿,有些病鸡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厌食、消瘦和昏迷。

眼型: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变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青蓝色到弥散性灰白色混浊不等变化。瞳孔边缘不整齐,似针头大小的孔。

皮肤型: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皮肤,以羽毛囊肿大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


理变化】

神经型:受损害神经(常见于坐骨、腹腔、臂神经等)的横纹消失,变成灰白、黄白色,比正常的大2~3倍,多侵害一侧神经。

内脏型:主要表现内脏多种器官出现肿瘤,最常见卵巢,肾、脾、肝、心、肺、腺胃等。一般情况下法氏囊通常为萎缩。



第六节 产蛋下降综合症

是由禽腺病毒Ⅲ群引起鸡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鸡群产蛋骤然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褐色蛋蛋壳颜色变淡。

该病主要发生于2632周龄的鸡群,主要传播方式是经蛋垂直传播。

HI试验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如果鸡群HI效价在18以上,证明此鸡群已感染。

第七节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如产蛋下降、免疫抑制等。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型。在14周龄以下的鸡极为少见,至14周龄以后开始发病,在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

状及剖检变化】

病鸡精神萎顿,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和贫血,鸡冠、肉髯苍白,腹泻,产蛋停止。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剖检可见肿瘤主要发生于肝、脾、肾、法氏囊,也可侵害心肌、性腺、骨髓、肠系膜和肺。肿瘤呈结节形或弥漫形,灰白色到淡黄白色。肿瘤由含酸性颗粒的未成熟的髓细胞组成。

防制

本病主要为垂直传播,病毒型间交叉免疫力很低,雏鸡免疫耐受,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所以对本病的控制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

减少种鸡群的感染率和建立无白血病的种鸡群是控制本病的最有效措施。种鸡在育成期和产蛋期各进行2次检测,淘汰阳性鸡。从蛋清和阴道拭子试验阴性的母鸡选择受精蛋进行孵化,在隔离条件下出雏、饲养,连续进行4代,建立无病鸡群。

第八节 鸡病毒性关节炎

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病毒性传染病。

以发生关节炎、腱鞘炎和腓肠肌腱断裂为主要特征。

肉鸡比蛋鸡易感,5-7周龄肉用仔鸡最常见。

本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排毒途径主要是粪便,粪便污染是接触感染的主要来源。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跛行或不愿走动,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剖检可见跗关节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滑膜内经常有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含有淡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的渗出物为脓性。

毒的分离与鉴定】:

可从肿胀的腱鞘、跗关节的关节液、气管和支气管、肠内容物及脾脏等取病料进行病毒分离。

最好采用5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内接种,接种后35天,鸡胚死亡,胚体出血,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胚体呈淡紫色。与传染性滑膜炎(支原体)、葡萄球菌感染(2-4周龄)区别。

血清学诊断常用琼脂扩散试验。

第九节 鸡传染性鼻炎

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鼻腔与鼻窦发炎,流涕,面部肿胀、打喷嚏和结膜炎。

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

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

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也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

鼻孔先流出清液以后转为浆液黏性分泌物,脸肿胀或水肿,眼结膜炎、眼睑肿胀。

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对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5-30日龄首免,120日龄二免。

第十节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

又称鸡毒支原体或鸡慢性呼吸道病,鸡败血支原体引起。

主要发生在1-2月 (4-8)龄的幼雏,流出浆性和粘性鼻液,初为透明水样,后变黄较浓稠,常见一侧或两侧鼻孔堵塞,病鸡呼吸困难,频频摇头,打喷嚏。

鼻腔、气管、气囊、窦及肺等呼吸系统的粘膜水肿、充血、增厚和腔内贮积粘液,或干酪样渗出液。肺充血、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肺炎变化;气囊壁增厚、混浊,囊腔或囊膜上有淡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或增生的结节性病灶。

断】

分离培养:

取气管或气囊的渗出物制成悬液,直接接种支原体肉汤或琼脂培养基。

血清学诊断: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最常用。

第十一节 鸭瘟

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

头颈肿大,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水肿和坏死,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肝有灰白色坏死点。

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发生于鸭,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一个月以下雏鸭发病较少。

2.传染源:病鸭、潜伏期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

3.传播途径:(1)消化道;(2)交配、眼结膜、呼吸道;(3)吸血昆虫。春秋多发。

临床症状

1.T升高至43℃以上,呈稽留热。

2.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

3.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为浆性分泌物→变粘性/脓性分泌物。严重者眼睑水肿或外翻,结膜充血或出血,形成溃疡。

4.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

5.鼻腔流出稀薄和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个别有咳嗽。

6.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病理变化

1.体表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班,眼睑常黏连一起,结膜出血或有干酪样物。

2.部分头颈肿胀的病例,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3.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粘膜留有溃疡斑痕(有特征性)。

4.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具有诊断意义。

5.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不肿大。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具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

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发病。

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

1.免疫接种:鸭瘟鸭胚化弱毒苗和鸡胚化弱毒苗。雏鸭20日龄首免,45月后加强免疫1次即可。3月龄以上鸭免疫1次。

2.不从疫区引进鸭,需引进时,严格检疫。

禁止到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的水域放牧。

3.发病时,隔离、消毒,紧急接种,母鸭的接种最好安排在停产时,或产蛋前一个月。

禁止病鸭外调和出售,停止放牧,防止扩散病毒。对受威胁区内的鸭和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第十二节 鸭病毒性肝炎

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

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雏鸭。

我国以1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危害最大。

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呈角弓反张姿势。

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的胆汁。脾脏充血,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

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和急性经过为本病的特征,病变特点是肝肿胀和出血、神经症状、角弓反张。

剖检:特征性病变为肝肿大、质脆,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的胆汁。

防控

1、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

2、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用鸡胚化鸭肝炎弱毒疫苗给临产种母鸭免疫两次,时间间隔两周。

3、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1-3日龄皮下注射高免卵黄抗体1-3ml

第十三节   鸭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1-8周龄)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特征: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行病学】

主要感染鸭,火鸡、鸡、鹅及某些野禽也可感染。18周龄雏鸭易感。

主要经污染饲料、饮水、飞沫、皮肤伤口感染等途径传播,库蚊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较为多发。

急性病例多见2-3周雏鸭,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喙抵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呈现神经症状,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

慢性病例多见4-7周雏鸭,症状与急性类似。

病理变化

特征:浆膜面有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以心包膜、肝脏和气囊的炎症为主(雏鸭三炎)。

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

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

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第十四节  鸭坦布苏病毒病

又称鸭黄病毒病、鸭出血性卵巢炎,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一种以种鸭、蛋鸭产蛋量迅速下降为特征的新发急性传染病。发热,食欲下降,产蛋量急剧下降,蛋质量下降,卵泡膜出血,卵泡变性等。

流行病学

病原为蚊传虫媒病毒,可经卵垂直传播;

夏秋季大面积流行。

状及病理变化

病鸭早期不爱下水,产蛋轻度下降,采食量下降,逐步发展到高热、运动障碍,食欲废绝、产蛋下降甚至停止,死亡率可达5%~10%

解剖发现脾脏大理石样,肿大明显,肝脏有淤血,表面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卵巢发生充血、出血,卵泡变性,卵泡破裂于腹腔,输卵管浆膜严重出血,黏膜充血、出血,可见血凝块和凝固蛋白。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症状和病变特征可初步判断。

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直接检测。

流行季节前15d左右(5-6月),注射灭活油乳苗或基因工程苗。也可以雏禽免疫一次,到夏初进行第二次免疫。

作为蚊媒性传染病,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关键。

第十五节   小鹅瘟

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病雏鹅的临诊特点是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

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1周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急性型:最常见,多发生于1-2周龄内的雏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
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亚急性型:


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理变化】

最急性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可见出血。

急性型: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的栓子,体积增大,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




技术支持:山东汇聚科技
咨询热线